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少呢?
《三十而已》的許子言躺在床上對媽媽說:“媽媽和爸爸是不是要離婚了呀,如果讓我選,我一定選爸爸,因為這樣媽媽就舍不得離開我們了?!?/p>
看這一幕時,我的眼淚瞬間就涌了出來。離婚的的確確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和影響。
但其實,充滿硝煙的婚姻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并不會小于離婚。所以,如果真到了婚姻無法修復的時候,及時止損也要好過為了孩子勉強維持。
關鍵是,我們要怎樣去結束這段婚姻,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今天這篇文章,由特約譯者Joe整合了PsychCentral 和Parents網站的四篇文章(見文末參考來源)翻譯整理而成的,希望文中提到的這些建議,可以幫助到正在掙扎中的家庭。
離婚了,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應對?
“對孩子們來說,家庭是第一課堂,而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01
離婚對于孩子意味著什么
離婚是件艱難的事,對孩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離婚對孩子之所以痛苦,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們會目睹父母當著他們面爭吵、互相指責,而自己被夾在中間,這種感情上的創傷很可能持續一生。
哪怕父母是和平離婚,但是分裂、分歧、家庭的變化等等,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盡管如此,也并不代表父母必須為了孩子延續已經破裂的婚姻關系。
對于有些家庭,離婚反而是一種解救方案。比如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虐待配偶和孩子、吸毒讓家庭陷入貧困或是犯罪判刑,連孩子們都能理解,父母中的另一方想要帶他們遠離困境。
又或者家中氣氛總是很緊張,每個人都小心翼翼以避免沖突;父母總是大聲爭吵或者是冷戰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會和父母一樣,希望這段婚姻關系早點結束。
但除了上述原因,導致離婚的理由可能不是那么顯而易見,或者不適合讓孩子知道。
比如父母其中一方生活的不開心;父母之間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活動和目標;某一方移情別戀等等。這些都在慢慢腐蝕正常的婚姻關系,但孩子可能不易察覺。
無論如何,離婚是一件改變人生的重大事件。孩子們會經歷一段沮喪、悲傷和迷失方向的階段。
在孩子們看來,他們的生活完全發生了改變,包括他們的居住環境。他們可能需要換校,或者認識新的朋友。盡管沒有什么可以完全減輕離婚帶來的痛苦,但父母可以竭盡所能幫助孩子療傷,避免孩子們的情況變得更糟。
02
離婚可能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50%的家庭經歷過離婚。離婚后,父母有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處理,最麻煩的可能就是婚姻關系破裂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1
感情的破裂
美國精神科專家 Gadhia-Smith博士說:“父母離婚時,孩子們容易對感情和忠誠感到困擾”,“孩子們通常會很矛盾。他們既愛爸爸也愛媽媽。在父母離婚時,他們很難處理自己復雜的情緒。”
Gadhia-Smith博士認為,孩子們可能會出現內疚、害怕、麻木、沮喪或是困惑等各種情緒。
由于孩子與父母雙方都有依戀關系,父母離婚會造成孩子感情上的破裂。
“孩子們常常覺得自己必須在父母中做出選擇。他們非常擔心沒有被選擇的那一方會生氣?!币虼撕⒆觽儾坏貌蛔兂蓛擅媾伞?/p>
和媽媽住的時候,要和媽媽保持統一戰線;換到和爸爸住的時候,又要聽爸爸的話。因為孩子們不確定是否能夠承受父母任何一方離開自己,所以Gadhia-Smith博士建議父母一定要一直安慰孩子,讓他們放寬心,父母雙方都會參與到他們日后的生活中,他們會過得很好。
2
感覺自責
孩子們會懷疑父母離婚是否是他們的錯。
由于他們可能不了解成年人離婚的原因,他們會以為是他們做了或沒有做什么事情,以至于讓父母一方離開了。小一點的孩子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做了“壞事”。大一點的孩子會認為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不佳,或者沒有遵守規則,或者沒有做到父母期望的事情。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容易認為父母離婚完全都是自己的錯。
父母要不斷和孩子重申,幫助他們明白自己不是導致父母離婚的罪魁禍首,不要為此感到自責。
3
感覺被遺棄
一般來說,離婚的共同點是父母分開后,孩子通常會跟父母其中一方生活的時間減少了。這就導致一個可悲的結果,孩子們感到自己被拋棄了。
Gadhia-Smith博士說:“這可能會給孩子心上劃了一道很深的傷口,并伴隨他們的一生。”
她指出,孩子在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害怕被拋棄的情況下,他們會傾向于去取悅和討好別人,這是一種危險的趨勢。比如孩子們仍會幻想爸爸媽媽能夠重歸于好,他們更加努力去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期盼著雙方因此就能復合。
這種被遺棄的感情破裂傷痕,會影響孩子以后的人際關系,比如工作,戀愛和婚姻。“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未治愈的童年遺棄傷口一直存在,那么會給以后的生活造成嚴重破壞。因此,離婚期間切記要為孩子治愈傷口提供必要的支持。其他家庭成員、社區組織等等都可以提供幫助。”
4
感覺孤立
另一種令人沮喪的影響是孩子們變得比較孤立。
有些孩子表現為沉迷網絡,更甚者是酗酒、吸毒。沉浸在網絡世界里,孩子們會感覺能夠擺脫消極的情緒,從實際生活中暫時抽離出來。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Gadhia-Smith博士認為,父母們要及時發現并阻止孩子們不良習慣成癮的苗頭,在早期就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幫助,避免孩子們陷入困境。
此外,如果父母注意到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放棄曾經喜歡的活動,表現出孤立的傾向,就應該馬上采取行動,幫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
03
父母共同育兒策略
離婚后,父母雙方需要一起合作,共同承擔撫養義務。從監護協議、溝通日程安排到與新配偶相處,離婚的父母們面臨著重重挑戰。
下面就如何建立和維護離婚后的共同育兒關系提供一些建議:
1
合理分配育兒時間,質量重于數量
親密關系的建立不僅僅取決于時間,還取決于相處時的質量。
父母雙方之間的育兒時間不用分攤到一半對一半剛剛好。相反,要制定對每一方來說都最有意義的時間表,并盡量讓行程安排固定下來,這樣有利于雙方都與孩子保持緊密的聯系。
比如:可以在日歷上,用海豚標記“媽媽”日,并用鯊魚標記“爸爸”日?;蚴菋寢屆刻熵撠熃铀头艑W,爸爸負責陪練足球。父母還要留出共同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如一起在周日共進晚餐。日程安排一旦有變化,一定要提前與前配偶重新協商細節,以免孩子感到失落和失望。
2
幫助孩子建立應對自我效能感
離婚注定會給孩子帶來混亂的情緒。因此父母(盡管彼此之間有裂痕)可以做一些積極主動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coping self-efficacy)。
心理學研究專家Nick Hobson博士說,“實際上,如果父母考慮或正在經歷離婚,那么重點之一應該是培養孩子的應對自我效能感,這是一種處理困難情況和情緒的能力?!?
培養自我效能感,首先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以便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應付未來任何形式的壓力或困難。但是,這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次,父母必須認識到有必要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并從小處著手。
最后,父母可以從鼓勵孩子學會復盤和內省開始。比如,當孩子對某事感到不滿時(起初與離婚無關),父母不要試圖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安慰孩子。相反,要鼓勵孩子們多問幾個“為什么”,積極思考應對方法,并付諸行動。
無論難易程度如何,這種克服困難的感覺會激發一種自我發出信號的機制:孩子們告訴自己,他們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和克服困難。這種主體支配感(self-agency)是建立自我效能的關鍵。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并不代表能消除孩子的所有負面情緒。它所起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們為父母離婚后不可避免的困難做好準備。
3
結束與前配偶的爭吵
離婚后,父母其中一方有時會試圖用孩子來懲罰另一方。但是Gadhia-Smith認為,離婚后父母要學會放下個人的情緒,不必如此針鋒相對。
“即使你和前妻(夫)意見相左,但對孩子的愛仍然是無條件和無保留的?!?
父母要注意,避免讓孩子成為釋放情緒的出口,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悲觀、憤怒、怨恨等,這會讓孩子夾在中間非常為難。
如果離婚后父母雙方無法和平相處的話,就把對方想象成你不喜歡的同事吧。雖然不可能成為朋友,但可以學習如何共同解決問題。面對孩子時,放下自己的個人欲望,盡量保持統一戰線,始終將孩子們的最大利益放在首位。
Gadhia-Smith認為,優秀的養育人需要在離婚后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并充分尊重前配偶。竭盡所能與前配偶建立新的健康關系,因為這段關系將在日后生活中長期存在。
4
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
離婚后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前配偶,或是批評對方的行為。當你在罵對方是“混蛋”的時候,記得你孩子的身上也流著這個“混蛋”的血,這無疑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侮辱。
或者你會反駁,根本無法和前配偶好好相處,“你根本不了解他(她)是怎樣的人!”但除非之前有身體上或者精神上的虐待,和前任和平相處也不是沒有可能。雖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實際上,侮辱和批評前配偶不會讓對方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為。大多數讓你不滿的行為,要么來源于內心的傷口,要么是產生過誤會。
善意的言辭可以大大幫助治愈這些創傷。在一方就過去的事情向另一方道歉之后,或者對另一方的育兒技巧或其他努力表示了贊賞之后,能有效幫助改善共同育兒關系。
5
把痛苦變為寶貴的經驗
離婚后父母相處的方式,會影響孩子們的情感狀態和適應新生活的能力。失去完整的家庭對孩子們來說已經夠困難了,但如果離婚后父母仍彼此咄咄逼人,孩子們會更加心碎。
沒有誰的離婚是容易的。離婚后的第一年會尤其難熬。孩子們在這段時間內的經歷將影響他們對未來關系的預期。這是他們人生中難忘的一堂課程:如何放棄一段關系。
離婚后的第一年,父母需要處理自身消極的情緒。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向孩子展示如何有尊嚴地學會放手。孩子們都很聰明,并且有自己的見解,他們能夠分辨什么是健康和積極的行為方式。
父母們應該更加自愛,通過體育鍛煉、寫日記、與家人和朋友交流等等方式治愈自身的傷痕。保持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想著仇恨、報復等等。
孩子們會從中學習如何處理以后的人際關系。他們會知道,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悲傷和難過是被允許的。
當父母能更好地去處理離婚這件事時,也是在給孩子們做了一個示范,告訴他們如何學會放手、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總之,如果事情只能如此,那就多為孩子考慮考慮。
https://psychcentral.com/lib/how-parents-can-best-help-their-kids-during-a-bitter-divorce/ by Suzanne Kane
https://psychcentral.com/lib/what-every-parent-needs-to-do-when-divorcing/ by Michelle Farris
https://psychcentral.com/lib/helping-kids-cope-with-your-amicable-divorce/ by Marie Hartwell-Walker, Ed.D.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divorce/children/8-tips-for-better-co-parenting-after-divorce/ by Carlin Flora
-END-
標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