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薯片里竟然有致癌物?今天你們是不是都被這個消息刷屏了...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收到了長輩的「慰問」: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來幫大家捋一捋。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委托專業機構,檢測了國內外15款知名品牌的薯片。
結果發現,7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
其中,三只松鼠、鹽津鋪子和董小姐這3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1、丙烯酰胺可怕嗎?
丙烯酰胺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第 2A 類致癌物。
很多人一聽說丙烯酰胺是致癌物,就開始恐慌,打算以后再也不吃薯片。
但所謂「2A 類致癌物」,是指對人致癌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證據充分。
簡單來說,丙烯酰胺就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丙烯酰胺還具有神經系統毒性和遺傳毒性。
雖然長期大量攝入丙烯酰胺,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告訴我們到底吃多少丙烯酰胺才會致癌或致死。
其實,我們每天都會或多或少攝入一些丙烯酰胺,很難做到完全避免,大家也不必過分恐慌,因噎廢食。
動圖來源于soogif
2、哪些食物中含丙烯酰胺?
首先,丙烯酰胺并不是人為添加進去的。因為它并不是一種食品添加劑。
其次,丙烯酰胺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很多高溫加工的食物都含有丙烯酰胺。
一般來說,食物的加工溫度超過120℃就會產生丙烯酰胺。
而且加工時間越長,丙烯酰胺含量就越高,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所以,除了薯片、薯條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較高,各種脆片零食和餅干中的含量也比較高。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就曾經發布過,部分受歡迎食物里的丙烯酰胺含量。
3、如何減少丙烯酰胺的攝入?
為了減少丙烯酰胺的產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的高溫烹飪。
具體可以如下操作:
★ 盡量用蒸、煮、燉的烹飪方式,少用煎、炸、炒、烤;
★ 炒菜時,不要等油冒煙了再往鍋里放菜;
★ 葉菜能生吃的則首選生吃,需要炒食的最好先焯水;
★ 煎炸食物至顏色金黃即可,顏色越深,丙烯酰胺產生的越多;
★ 不要反復使用同一鍋油;
★ 不吃食物焦糊或焦黑的部分;
★ 每次燒完菜都要記得刷鍋。
最后,想再次提醒大家:
雖然丙烯酰胺在很多食物中都有,而且目前對人體致癌的證據也有限。
但是像薯條、薯片這樣的食物還是偶爾過過嘴癮就行了,不要經常吃。
畢竟保持飲食均衡,多吃蔬果,少吃煎炸和油膩的食物,這本身就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健康飲食方式。
如果僅僅是從丙烯酰胺的角度考慮,因為爆出來某個新聞,就突然恐慌,發誓再也不吃薯片了!
那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天你還是會把薯片買回家的(啊~真香)。
參考資料: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http://www.sz315.org/html/show-55-9145.html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https://www.cfs.gov.hk/tc_chi/index.html
標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