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蒺藜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蒺藜是正式中名,也是一種藥材名稱;別名在山東、云南等地叫白蒺藜;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草本。
2,分布和生長環(huán)境
蒺藜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長在沙地、荒地、山坡、村莊附近,向陽干燥的地方比較多。
3,外形特點
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臥,無毛或被長硬毛,枝長20-60公分;葉為雙數羽狀復葉有小葉3-8對,小葉對生,矩圓形或斜短圓形,長5-10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偏斜,葉邊全緣;
花單生葉腋,花朵黃色,萼片5個,宿存,花瓣5個,雄蕊10個,5-8月開花;
果實有5個分果瓣,堅硬,中部邊緣有2個尖銳刺,下部常有2個小刺,其余部位常有小瘤體,6-9月結果。
二,蒺藜的主要用途
第一,鮮嫩的蒺藜植株可以作牲畜飼料使用。
第二,蒺藜的果實藥用,根據資料記載其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具有平肝解郁、祛風活血、明目作用。藥用時請遵醫(yī)囑。
另外蒺藜的果刺容易粘附家畜毛皮,影響毛皮質量,在草場屬于有害植物。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
標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