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門診常聽到家長的一句話就是:孩子白天還玩的挺好,夜里不知怎么突然就發燒了,39度。
最近發熱的孩子多,燒的都比較高,而且不容易退,讓家長很著急。
節氣入伏,天氣炎熱,人也來湊熱鬧,門診主要的疾病就是發熱。一方面是發熱的病人確實比較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他疾病相對較少,比如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與秋冬相比就少多了,顯得發熱的孩子尤其多。
夏季發熱,什么疾病比較多見呢?
暑熱
TIANTIAN一來臉紅紅的,摸手涼,估計一會兒體溫要上升。媽媽說昨天夜里突然哭起來,頭特別燙,一量體溫39.8°C,吃了退燒藥,體溫退得很慢,折騰了1個小時才退到38度,這才慢慢睡著了。早晨起來勉強喝了一碗粥,一會就全吐出來了。
小朋友軟軟的躺在床上,像個小小的“大”字,沒話。問病史,周末孩子去社區表演舞蹈了,天氣很炎熱,孩子們連準備帶表演折騰了3個小時,跳完舞孩子們都曬得臉通紅,汗流浹背。家長們心疼,趕快讓孩子坐到涼爽的車內。回家后,孩子吃了不少飯,晚上就有點蔫,以為是太累了,沒想到,夜間突然高燒。
給孩子查了體,化驗了血常規,沒有什么異常,結合病史考慮孩子可能是暑熱。最近發熱的患兒這種情況不少見。
相對于成人,孩子對外界溫度的適應和調節能力比較差,特別是3歲內的嬰幼兒就更差。這是由于他們的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在3歲前還未發育成熟,孩子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自行調節的能力差,加上排汗功能較弱,身體不容易散熱。如果外界溫度過高,孩子的體溫會隨之增高。
由于疏忽造成孩子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動時間較長,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衡,水鹽代謝紊亂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就是中暑。小兒中暑時,常表現為發熱,頭暈、頭疼、汗多、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惡心,嘔吐,嚴重的還會出現高熱持續不退、驚厥等。
媽媽們照顧孩子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中暑,但輕癥者還是不少。如果再吃的多些雜些,往往還伴發腹瀉等腸道癥狀。
診斷治療要點:
曾在高溫環境較長時間滯留。
隨后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病史,不伴有其他癥狀。
體格檢查、化驗均無明顯異常。
多飲水,清涼環境休息,清淡飲食后1-2天即恢復正常。
預防要點:
1. 選擇合適的時間:要在早晨太陽高照以前,晚上4-5點之后。
2. 控制時長:每次0.5-1小時,休息后可以多次。
3. 選擇場地:選擇有遮擋或有樹陰的陰涼處做活動場所。
4. 多喝水,切切!但要少喝冰水,少吃冷飲。
5. 高溫環境玩耍后不要馬上進入溫度低的車內、家中或超市、餐廳,最好讓孩子在戶外陰涼處休息會,大量飲水,出一些汗,再改換環境。
皰疹性咽頰炎
每年夏季是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今年的流行規模相對較小,但到目前仍有散在發病。
孩子夏季突發高熱,應考慮到有皰疹性咽頰炎的可能。一般發熱初期,常見不到咽峽部的皰疹,有時僅有咽喉充血,診斷為上感,發熱1-2天,體溫較前略下降,才逐漸出現皰疹。
具體內容可查找皰疹性咽頰炎一文
診斷要點
疾病初期,發熱常為唯一癥狀。
隨后小嬰兒出現哭鬧,口水多,進食困難。大孩子會訴說咽喉疼痛。
體檢時咽峽部可見皰疹潰瘍。
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服用藥物。
預防要點
保證室內通風。
減少公共場合出入:超市、購物中心、餐廳、早教中心。
飯前便后洗手,減少交叉感染。
多喝水、清淡飲食、每日正常大便。
少吃熱性水果:荔枝、紅毛丹、芒果、榴蓮。
呼吸道感染
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夏天雖少些,但也經常看到。
診斷要點
除發熱外,常伴有其他呼吸道癥狀:流涕、噴嚏、咳嗽,有痰等
體格檢查時可以看到相關的體征
化驗可能有異常
預防要點
盡量戶外活動而不是室內活動,減少交叉感染。
腸道感染
夏季是腸道感染高發季節。一般腸道感染會有嘔吐腹瀉的癥狀,有的伴有發熱。但有少數腸道感染吐瀉癥狀不明顯,僅表現為發熱,需要家長警惕。
診斷要點
有不潔飲食史:外出就餐,吃涼菜、熟食,吃冰箱內剩菜(魚肉類)。
患兒高熱,精神萎靡,面色不好。
多伴有腹痛。
留取大便標本或肛管取便送檢,大便常規可以明確診斷。
預防要點
盡量少外出就餐,不要給孩子吃生冷食物、剩菜。
發現孩子精神不好要及時就診。
最近發熱的疾病主要是上面這幾種,雖然來勢洶洶,除僅表現為高熱的腸道感染外大都病情不重,家長不用緊張。當然肯定還有其他疾病,具體情況需要醫生判斷。
===========================
新世紀婦兒醫院 陳英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