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撰稿:蔣銳| 插畫:kit | 審核:靜好
如何判斷寶寶腹瀉和正常的上廁所排便的區別,其實是新手爸媽需要認真學習的知識。臨床上有不少爸媽,就是因為這種常識掌握的很少,以至于孩子拉稀很久都已經誘發濕疹,以及到了感冒的程度,父母仍然一頭霧水。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母乳喂養到2到3個月左右的寶寶,如果發生了大便次數增多,且經常排出較稀的大便的情況,父母應對的方法:
寶寶發生了腹瀉,搞清楚原因到底是因為過早的讓寶寶使用了淀粉豆粉類食物,還是說因為夏秋季節的冷熱交替,以至于讓孩子肚子著涼以后,導致的腸胃蠕動增強。如果氣溫過高的話,寶寶體內消化酶分泌減少,也會引起腹瀉,還有就是有一些細菌類感染,比如腸桿菌感染或者沙門菌感染。這個可能與父母們經常因為應酬出去抽煙喝酒,回了家以后親寶寶的臉,或者是對著寶寶親嘴,就很可能導致孩子患上大腸桿菌,這也是讓孩子腹瀉的原因。
原因了解之后,也要知道癥狀才對。寶寶大便變稀,次數變多,腹瀉嚴重的話,往往還伴隨著嘔吐,發燒,口渴等等,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猶豫了,趕快抱著她去醫院輸液治療,多數情況下,腹瀉過多就會引起脫水,自己家里面經常要配備糖鹽水,以防萬一。
癥狀知道以后就要了解寶寶腹瀉的家庭保健,如果是喂養不當引起的腹瀉,調理飲食很關鍵,可以去咨詢下專業的人員,如果是急性的,那么就不要著急給孩子喂食物,停下來一段時間以后再喂,讓腸道得到休息,寶寶才會舒服。如果是天氣影響寶寶的話,最好是注意保暖或者散熱,相對恒溫最關鍵,這點爸爸們多學習觀察,關鍵時刻用得著。
平時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第一次排便,如果孩子出現黑綠色或者棕色,是正常的,哺乳2到3天以后大便就逐漸變成了黃糊狀,每日大便3到5次左右。如果說孩子出現了蛋花湯似的大便,一日能多達七八次,那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消化不良,而且人工喂養的寶寶大便比較干,略帶一點淡黃色。如果說大便出現了果醬顏色,而且還散發著腐敗味,那么趕緊去醫院檢查,排除腸炎的可能。
最后寶寶的尿液也得注意觀察,如果出現了異常狀況,例如醬油尿或者是血尿等等,千萬要引起重視。正常的話,應該是清亮或者是淡黃色,對照著這些來撫養寶寶,那么就錯不了。
寶寶健康,媽媽安心,撫養孩子這門大學問要在生活中進行,不要煩躁,耐心一點,總會看到寶寶的健康成長。大家會觀察平日里寶寶的吃喝拉撒嗎?談談你的撫養經驗吧!
我是杏媽育兒,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一下吧。
標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