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石油成品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適時調整,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目前能夠做到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的國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但這些國家成品油市場化的進程也經歷了長時間的市場演變,非短期內就能一蹴而就。而隨著國內成品油供過于求矛盾越來越嚴重,油品資源需求增長放緩,未來一段時間或是實現成品油市場化改革的較佳時期。
此外隨著國內石油成品的需求不斷減少,尤其在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更迭,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廣泛普及,這造成國內市場上的石油需求量不斷下降。此外,隨著智慧技術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成為現在較為新穎的架勢技術。并成為目前汽車行業中較為火熱的汽車產品,更增加石油供需矛盾。
如果國內成品油實現市場化的話,對供應端和批發端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加,主體多元化格局持續優化調整,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成品油供應主體多元格局已經形成,供應競爭更為激烈。近幾年,地方煉廠和其他煉油企業煉能占總煉能的比例不斷擴大,截至2019年,預計全國總煉能約達到90605萬噸/年,其中,地方煉廠和其他煉油企業產能占總產能的38%。
目前來看,傳統汽油產量受國內煉油能力提升及大煉化陸續上馬等因素提振,汽油產量保持穩步增長。另外,國內傳統燃油汽車保有量仍保持增長,因此汽油消費量整體表現尚可。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加之其他替代能源以及出行方式多樣化,傳統汽油消費市場仍受到一定擠壓。近兩年來,我國汽油消費在低速增長與負增長之間相互切換。金聯創數據顯示,2019年9月份汽油表觀消費量在1033.13萬噸,同比下降5.97%,環比下降1.06%。
目前先關專家表示,國內汽油過剩壓力持續增加,擴大出口仍是有效途徑之一。
標簽: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