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癥,是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肪質高于正常的疾病。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隨時間推移,患者出現頭暈、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心悸等,再重者,出現口角歪斜、不能說話、肢體麻木等癥狀,最終會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并出現相應表現。高血脂癥屬于中醫學“痰飲”、“虛勞”范疇。中醫認為本病與肝、腎、脾三臟有關。脾胃運化功能下降,腎主水,水液失制,肝失疏泄,致使痰飲在體內蓄積,形成高血脂癥。此癥可用艾灸調理。
【艾灸取穴】
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
【辯證加灸】
1、痰濕內阻型:此型多見于肥胖之人,平時經常頭暈脹痛,胸脘痞悶,甚則嘔惡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舌淡,邊有齒痕,苔白滑膩,脈濡滑。加灸:豐隆穴。
2、肝腎陰虛型:多見于中年以上形體并不豐腴者,常眩暈,耳鳴,頭痛,肢麻,腰膝酸軟,口咽干燥,五心煩熱,健忘難寐;舌紅,少苔,脈細數。加灸:太沖穴。
3、脾腎陽虛型:患者多形體肥胖,形神衰退,常頭昏頭暈,耳鳴,齒搖,腰膝酸軟,形寒怕冷,手足欠溫,腹脹納呆,腸鳴便溏,陽痿滑精;舌淡胖,邊有齒印,苔中根白膩,脈象沉細而遲。加灸:關元穴。
【艾灸時間】
建議一天2次,每次2~3個穴位,每使用艾灸儀器施灸,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為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溫馨提示】
1.限制高脂肪食品,嚴格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鮮、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
2、改變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盡量以蒸煮、涼拌為主。少吃煎炸食品。
3、加強體力活動和鍛煉,促進機體膽固醇的代謝與分解,控制體重。
以上圖文可起到有病調理,未病先防之效!
標簽: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