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如果只是偶爾吐奶,那么影響不大,如果經常吐奶,那么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病理性吐奶。寶寶老是吐奶怎么辦呢?
引起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很多,大體上分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所謂生理性吐奶,即:小寶寶的胃呈水平位,連接食管處的賁門部位比較松弛,連接小腸處的幽門比較緊,形成出口緊入口松,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所謂病理性吐奶,即:消化不良、感染、腸梗阻、腸套疊等疾病引起的吐奶,病理性吐奶,嘔吐次數多而且量比較大,或者嘔吐物經常呈現黃綠色、褐色等異常情況,遇到病理性吐奶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吐奶多半是生理性吐奶,如果寶寶老是吐奶,但并沒有精神、大便、食欲等異常情況,那么家長要考慮是不是護理方法不對導致的。家長可以嘗試這樣處理:
1、改變喂養方式
母乳寶寶按需喂養,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每次按需求量來沖調奶粉,寶寶不愿再吃,就別再強迫。
母乳寶寶喂奶時,要讓寶寶的嘴巴含住整個乳頭和部分乳暈,盡量不留空隙,防止寶寶吸入太多空氣,引發吐奶。
奶粉寶寶喂奶時,可選擇防脹氣設計的奶瓶,喂奶時奶瓶后部要略高于前部,使奶瓶中的奶充滿奶嘴,不留進空氣的間隙。應注意及時更換吸孔合適的奶嘴。奶嘴吸孔太小,流速慢吸得費勁,寶寶會因為吃不到而著急,從而吞入空氣;奶嘴吸孔太大,流速快,來不及吞,或吞得過快吃太多,也會導致吐奶。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不要在寶寶大哭的時候喂奶,以免寶寶吞入大量空氣導致吐奶,喂奶的過程中家長也不要頻繁翻動寶寶。
有時吐奶也和喂奶姿勢有關系,側躺喂奶嬰兒吐奶的可能性會增大,如果媽媽抱起嬰兒喂奶,嬰兒吐奶的機會就會減少。
2、喂完奶及時拍嗝
媽媽喂完奶后別馬上讓寶寶仰臥,可給寶寶拍嗝,減少吐奶的發生。
拍嗝的方法:將寶寶豎直抱起,讓TA趴在媽媽肩頭,媽媽另一只手掌呈空心掌從下往上,輕拍寶寶后背5-15分鐘左右,幫助寶寶排出吸入的空氣。拍嗝之后再放下寶寶就不易吐奶了。
提示:除了豎抱在肩頭拍嗝,還可以讓寶寶坐在家長腿上或是趴在家長腿上拍嗝。
喂奶后半小時之內,不建議劇烈翻動寶寶,如洗澡或者搖晃、換尿布等,也不要馬上和寶寶玩耍,過多活動也可能會導致吐奶。
如果拍嗝有困難,那么就盡量豎著抱寶寶20-30分鐘,然后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3、就醫
如果寶寶吐奶頻繁,家長試過以上方法依舊沒有改善,那么建議去看下醫生,必要時,可遵醫囑開一些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來改善寶寶吐奶。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