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
生附子是毒品,吃了之后會中毒,癥狀為身體麻木、惡心嘔吐,較為嚴重的時候會致人死亡。但同時,附子也是一味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人參、熟地、大黃與附子被稱為是中藥四維,很早之前,人們就有附子是回陽救逆首選藥材的概念。
主產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加工炮制為鹽附子、黑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屬溫里藥。中藥中“回陽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李時珍:李時珍說:初中為烏頭,像烏鴉的頭。附著烏頭而生的是附子,像子附母。
藥理:《神農本草經》記載: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除寒濕,治手足折傷,拘攣、膝痛不能行走,破腫塊堅硬、血瘕、金屬損傷瘡傷。張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即是代表。生附子配干姜,培補中有發散,干姜附子湯、通脈四逆湯。
附子知識介紹: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側根(子根)。烏頭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于遼寧南部、河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主要栽培于四川。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須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
根據制備方法不同,有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之分。
1. 鹽附子側根呈圓錘形,長4至7厘米,直徑3至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根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根或支根痕。質重而堅硬。橫切面灰褐色,有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以個大,質堅實、灰黑色、表面光滑者為佳。
2.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至5厘米,寬0.9至3厘米,厚0.2至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光澤,半透明,有縱向導管束。質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以片大、均勻、棕黃色,有光澤者為佳。
3.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厘米。以片勻、內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關注【濮陽全攻略】微信,回復“福利”有驚喜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