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女人都有痛經的煩惱。那種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會懂!很多人選擇吃了止痛藥。但藥都有三分毒,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想要寶寶時尤其不能吃!
偏方1
山楂干 +紅糖+水(本草綱目方子)
可以煮15分鐘左右,也可以當茶泡來喝。
痛的時候喝,一般喝完半小時左右就止痛了。
偏方2
蜂蜜加熱牛奶
尤其是晚上喝特別好
白天喝也能緩解疼痛
偏方3
紅糖+生姜+紅棗煮水
將紅糖、大棗煎煮20分鐘后,加入生姜(切片)蓋嚴,再煎5分鐘即可
喝下去,肚子覺得暖暖的
偏方4
艾葉草+雞蛋+紅糖煮水
艾葉草可以調經。
制作:①將艾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停火,過濾,收取藥液。備用:紅糖切成屑;雞蛋煮熟、去皮。②艾葉煮雞蛋最后一步是將熟雞蛋放入鍋內,在放入雞蛋之前在鍋里加入艾葉藥液和紅糖,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8分鐘即成。
偏方5
益母草煮雞蛋
主料:雞蛋,益母草
做法:取雞蛋2個,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喝湯。經前1~2天開始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偏方6
紅酒燉蘋果
主料:蘋果,紅酒
做法:蘋果(400克)去皮,用刀切成月牙狀。把蘋果放入奶鍋里,倒入紅酒沒過蘋果,用中火燉煮15分鐘,關火,蘋果在紅酒中浸泡兩個小時后,即可食用。如果喜歡可以加糖和蜂蜜,可以當作甜點來吃。
緩解女性痛經的簡單泡腳偏方
氣滯血瘀型痛經
氣滯血瘀型通常表現為經期前后小腹脹痛,經血顏色偏暗,并帶有血塊。氣滯血瘀型治療痛經的方法要以調和氣血、化瘀止痛為主。建議泡腳選擇的中藥材以入足厥陰肝經藥物為主,并可加入適量引經藥醋。建議加入益母草30克、烏藥30克、青皮30克,以及紅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開后轉為小火再煎煮半個小時,之后把煮好的藥放涼,連帶著藥渣一起來泡腳。注意藥水量以浸泡過腳踝為宜,如果藥水不夠可多加一點溫清水。
陽虛寒盛型痛經
陽虛寒盛型的主要表現為下腹冷痛、手腳發冷,進行熱敷可以達到改善。這類情況治療痛經的方法要以溫經散寒止痛為主。泡腳的中藥材要以入足少陰腎經為主。可加入肉桂15克、烏藥15克、當歸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吳茱萸6克,再加少量鹽,把水煎好后泡腳。
氣虧血虛型痛經
氣虧血虛型痛經常表現為經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且顏色淡。這種類型治療痛經的方法需要以補氣養血調經為主。在中醫中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腳所需中醫藥材要以入足太陰脾經藥物為主,可適量添加引經藥甜水。建議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術15克、熟地15克、當歸15克、杜仲15克、黃芪15克,再加適量糖,煮好后用來泡腳。
(注意:以上偏方請咨詢專業醫生后,根據醫生建議依據自身體質使用。)
其它的泡腳偏方
姜汁泡腳
姜汁泡腳就是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姜,有散寒的作用,對于緩解手腳冰涼癥狀有很好的效果。
鹽水泡腳
鹽水泡腳方法很簡單,在半盆熱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就行了。經常用鹽水泡腳能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還可以使足部皮膚保持光滑清潔。
醋泡腳
在溫水中加入幾匙白醋,就是醋泡了,用醋泡腳,可以滋潤皮膚,還可消除疲勞,治療睡眠障礙。
泡腳的注意事項
1、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2、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3、飯后1小時內不宜泡腳。吃完飯后,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后1小時再泡腳。
4、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有用的小偏方分享給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對緩解痛經有很大的幫助的,
有時間可以找閨蜜們玩下游戲,這樣就不會想太多,丸子分享給大家,可以玩你畫我猜,誰是臥底等小游戲,丸子祝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