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困難
是指排尿時須增加腹壓才能排出,病情嚴重時增加腹壓也不能將膀胱內的尿排出體外,而形成尿潴留的狀態。
根據起病急緩可分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是指既往無排尿困難的病史,突然短時間內發生膀胱充盈,膀胱迅速膨脹,患者常感下腹脹痛并膨隆,尿意急迫,而不能自行排尿。
慢性尿潴留是由膀胱頸以下梗阻性病變引起的排尿困難發展而來。由于持久而嚴重的梗阻,膀胱逼尿肌初期可增厚,后期可變薄。
病因及發生機制
排尿困難可分為阻塞性和功能性兩大類。
1.阻塞性排尿困難
(1)膀胱頸部病變:
1)膀胱頸部阻塞:被結石、腫瘤、血塊、異物阻塞。
2)膀胱頸部受壓:因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晚期妊娠壓迫。
3)膀胱頸部器質性狹窄:炎癥、先天或后天獲得性狹窄等使尿液排出受阻。
(2)后尿道疾患
因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急性炎癥、出血、積膿、纖維化壓迫后尿道;后尿道本身的炎癥、水腫、結石、腫瘤、異物等。
(3)前尿道疾患
見于前尿道狹窄、結石、腫瘤、異物或先天畸形如尿道外翻、陰莖包皮嵌頓、陰莖異常勃起等。
2.功能性排尿困難
(1)神經受損:
中樞神經受損,膀胱的壓力感受不能上傳,而致尿潴留。外周神經受損,如支配膀胱逼尿肌的腹下神 經、支配內括約肌的盆神經和支配外括約肌的陰部神經,可因下腹部手術,特別是肛門、直腸、子宮等盆腔手術或麻醉而造成暫時或永久性排尿障礙。
(2)膀胱平滑肌和括約肌病變:
糖尿病時因能量代謝障礙使膀胱肌球蛋白降低,肌膜表面cAMP含量下降,肌球蛋白輕鏈激酶磷酸化和脫磷酸障礙,使平滑肌收縮乏力。使用某些促使平滑肌松弛的藥物,如阿托品、654-2、硝酸甘油后可使膀胱收縮無力,而誘發尿潴留。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協同失調癥是膀胱收縮時,膀胱內括約肌和尿道外括約肌不開放,甚至反射性收縮,使排尿困難。
(3)精神因素:
排尿反射直接受意識支配。精神因素導致潴留大多受精神意識過度控制所致,主要在排尿環境不良的情況下引起,如病房男女同室,排尿怕暴露隱私。產后外陰側切剖宮產后有男陪人在場時排尿受精神因素控制。需絕對臥床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手術等因不習慣床上排尿而控制尿的排出時間。下腹部手術如肛門直腸手術,排尿時有可能產疼痛而拒絕排尿,時間過久則排尿困難而出現尿潴留。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每日持續更新中,喜歡記得關注。
本文參與、、、、。
標簽:風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