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檢測中反映肝臟合成貯備功能的項目包括: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
1、總蛋白
總蛋白(TP)檢測主要是檢測肝功能合成功能的試驗,反映肝臟的儲備能力。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參考范圍60~80g/L。劇烈運動或高強度體力勞動、體力超支會引起總蛋白生理性偏高。
總蛋白具有維持血管內正常膠體滲透壓和酸堿度、運輸多種代謝物、調節被運輸物質的生理作用等多種功能,并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總蛋白水平主要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和腎臟病變造成蛋白質丟失的情況。
2、白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實質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約為15~19天,肝細胞中幾乎沒有儲存。
白蛋白是正常人體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質, 在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 體內代謝物質轉運及營養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白蛋白<25g/L稱為低蛋白血癥,臨床上常出現嚴重浮腫及胸、腹水。
引起白蛋白降低的原因包括:
① 肝細胞損害:常見肝臟疾病有亞急性重癥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續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② 白蛋白減少常伴有r球蛋白的增加,白蛋白含量與有功能的肝細胞數量呈正比。如ALB持續下降,提示肝細胞壞死進行性加重,預后不良;如治療后ALB上升,提示肝細胞再生,治療有效。
③ 營養不良:攝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④ 蛋白丟失過多:如腎病綜合征、蛋白丟失性腸病、嚴重燒傷、急性大出血等。
⑤ 消耗增加:結核、甲亢、惡性腫瘤等。
⑥ 血清水分增加:水鈉潴留或靜脈補充過多的晶體溶液。
⑦ 先天性低蛋白血癥。
3、球蛋白。
總蛋白含量減去白蛋白含量, 即為球蛋白含量。
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細胞外生成,它與人體的免疫力有密切關系。 球蛋白偏高通常是因為機體受到外來病毒的侵襲而免疫系統為了對抗外來病毒,從而導致球蛋白增高,其次當人體肝臟發生病變,比如肝細胞有炎癥時就會導致球蛋白增高。
球蛋白分為α1、α2、β和γ四種球蛋白。
當肝臟發生炎癥時,α1球蛋白會增加,此時表示病情較輕;
α2球蛋白可以反映肝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的早期,α2球蛋白多數保持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以后會逐漸增加。當肝癌和膽汁淤積時,α2就會升高;
β球蛋白在膽汁淤積性肝臟病變時,多數會增加;
γ球蛋白幾乎在所有的肝膽類疾病時都會增加,若γ球蛋白持續升高而沒有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意味著病情惡化,已經轉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重型肝炎時,γ球蛋白有可能會明顯升高。
球蛋白降低的意義。
主要是合成減少。見于:
① 生理性減少:小于 3 歲的嬰幼兒;
② 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導致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③ 先天性低 y 球蛋白血癥。
4、白球比(A/G)代表什么?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是35-55g/l,球蛋白是20-30g/l,白蛋白稍多于球蛋白,A/G比值是1.5-2.5。
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的時候,在A/G比值中作為分子的白蛋白產生減少,導致A/G比值下降。
肝硬化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ALB 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的升高,A/G比值小于1也是肝硬化的臨床特征。
慢性肝炎患者,由于慢性炎癥對免疫器官的刺激作用,球蛋白合成也會增加,使A/G比值中的分母增大,導致A/G下降。如果是單純球蛋白升高引起的白球比下降,這個說明是慢性肝炎。
白球比例偏高的原因。
球蛋白是由機體的免疫器官產生的,球蛋白偏高說明免疫系統亢進,偏低說明免疫能力不足。一般情況下,白蛋白要比球蛋白含量高,但是如果太高的話,可能是由于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其他原因,比如慢性炎癥、多發性骨髓瘤、紅斑狼瘡等。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