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寶爸寶媽面臨著給寶寶洗澡的重大工程,給寶寶洗澡可是門大學問,無論是寶寶洗澡前的準備工作,還是洗澡過程中的各種禁忌,亦或是洗澡后的注意事項,甚至是寶寶洗澡的頻率,這些都是需要寶爸寶媽認真學習和掌握的。
寶寶洗澡前的準備:
1、新生兒出生后1-2周內,在寶寶臍帶沒脫落前,不宜為寶寶做盆浴,只要擦浴即可。此時,寶寶身體會有一些殘留的胎脂。胎脂是寶寶皮膚的天然保護層,正確的做法是將胎脂完整地保留在皮膚表面,讓其隨以后的正常護理逐漸干燥,直至自行消失。寶寶出生后第一次洗澡只需要把身體污穢物清洗掉即可。待寶寶的臍帶脫落且胎脂消失后,才可用盆給寶寶洗澡。
2、寶寶洗浴用品要慎重選擇。寶寶洗澡一定要選擇不含香精、不含皂的中性洗劑,以避免嬰兒皮膚PH值以及嬰兒皮膚表面正常菌落被破壞,即使是中性的洗劑也應該適量使用。洗澡時除了需要為寶寶準備干凈清潔的水盆、干凈柔軟的毛巾、棉簽以及中性溫和的洗劑外,大一點的寶寶還可準備一些質量較好的洗澡玩具,如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鴨子等,以此吸引寶寶,讓寶寶愛上洗澡。
3、寶寶洗澡時,應將室溫控制在27度左右,所以需要在洗澡前為房間預熱,洗澡的水溫最好控制在37度左右,略高于人的體溫即可。要注意確保洗澡環境的安全,在為寶寶洗澡前拔下電器插頭,選擇寶寶清醒并且興致好的時候洗澡。不能讓寶寶空腹洗澡,寶寶太餓的話洗澡時可能會哭鬧,也不可剛喝完奶就洗澡,剛喝完奶就洗澡的話寶寶可能會吐。
一、寶寶洗澡時
在為寶寶做擦浴時,應先從最干凈的部位開始擦洗。準備好干凈柔軟的紗布,用紗布蘸著溫開水依次擦拭寶寶的頭皮、面部、頸部、腋下等。
寶寶在做盆浴時,不同的部位應注意用不同的方法:
1、不要隨便清洗寶寶頭上的鹵門及其周圍,因為鹵門在閉合之前是非常脆弱的,在洗澡時更不可抓撓鹵門,只需輕輕地用清水沖洗揉搓即可。
2、寶寶的耳朵和肚臍兒在清洗時也應該非常小心,如果寶寶的耳朵不慎進水了,寶媽要將寶寶的頭部向入水的一側傾斜,然后用消毒棉簽把水沾出,并輕輕地擦干凈,在用棉簽擦耳朵外周時,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捅傷鼓膜。通常情況下,游泳或洗澡時耳朵進水后會自行排出,一旦積水進入內耳,應立即送去醫院診治。而當寶寶的臍帶被水浸濕時應該馬上用干棉球或者干凈柔軟的紗布擦干凈,并用酒精棉簽消毒。
3、寶寶的私處也是不能隨便清洗的。為女嬰清洗外陰時應該從前向后清洗,以免肛門的細菌蔓延至陰道,引起感染。注意不可分開女嬰的陰唇來清洗。在為男嬰清洗私處時不能把男嬰的包皮推上去來清洗里面,以免損傷包皮。
總而言之,給寶寶洗澡原則就是:只清洗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即可,千萬不要試著去擦洗里面看不見的部分。
二、寶寶洗澡后
很多寶媽會問寶寶洗完澡后要不要用爽身粉?其實,很多國內外權威機構都不提倡給寶寶用爽身粉。因為爽身粉吸水性較強,吸水后形成的顆粒狀物質可能會阻塞汗腺,導致皮膚發紅,尤其是寶寶身上容易出汗的部位使用爽身粉后更容易出痱子和疹子。同時,粉末狀的爽身粉在使用時很容易進入呼吸道,誘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那么,寶寶洗澡后可以噴花露水嗎?不可以。我們會看到成人使用的花露水都會注明:“孕婦慎用、避免嬰幼兒接觸”。事實上,給寶寶用的東西,應該是越簡單越好,越天然越好,像花露水這種含有多種化學成分的物品,即使真的能驅蚊,也是不用為妙。
寶寶洗澡的頻率:
說到給寶寶洗澡的頻率,究竟寶寶多久洗一次澡,并沒有標準,應根據實際情況,視自家寶寶的具體問題來具體分析。但有個原則就是:不要過度清潔。所謂“過度清潔”,一方面指清洗時用的力氣太大,不遺余力地搓洗皮膚,另一方面就是指清洗的次數太多以致皮膚干燥脫屑。
在寶寶1歲以內,如果寶爸寶媽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每次給寶寶換尿布后都對尿布區徹底清潔,其實寶寶不需要經常洗澡的,一般、每周洗兩三次就足夠了。如果是夏天,天氣較熱,寶寶又很喜歡洗澡的話,只要保證洗完澡洗后寶寶的皮膚干不會癢,天天洗也是可以的。另外,新生兒的代謝比較旺盛,蛻皮是寶寶生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并不影響洗澡的。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