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一般為1~3天,最短數小時,最長4天。
(一)單純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常有咽喉痛、干咳、眼結膜外眥輕度充血。如無并發癥呈自限性過程。
(二)肺炎型流感 實質為并發了流感病毒性肺炎,老人、兒童、原有心肺疾患多見。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咯血痰或膿性痰、呼吸急促、發紺,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中毒型流感 表現為高熱、休克、呼吸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癥狀,病死率高。
(四)胃腸型流感 除發熱外,以嘔吐、腹痛、腹瀉為顯著特點,兒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復。
(五)特殊人群流感
1.兒童流感 在流感流行的季節。一般健康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現為輕型流感,主要癥狀為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頭痛,少部分出現肌痛、嘔吐、腹瀉。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
2.老年人流感 65歲以上流感患者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原發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較重,病情進展快,發生肺炎率高于青壯年人。其他系統損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心電圖異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發腦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
3.妊娠婦女流感 中晚期妊娠婦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發熱、咳嗽等表現外,還易發生肺炎,迅速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可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病情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4.免疫缺陷人群流感 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發生重癥流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由于易出現流感病毒性肺炎,發病后可迅速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及發紺,病死率高。
(六)并發癥
1.細菌性肺炎 發生率為5%~15%。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為主。
2.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肺炎 包括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真菌(曲霉菌)。
3.其他病毒性肺炎 常見的有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4.Reye綜合征(瑞氏綜合征) 偶見于14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物者。主要表現為退熱后出現惡心、嘔吐,繼之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癥狀,肝大,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發病機制不清楚。
5.心臟損害 心肌損傷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而肌鈣蛋白異常少見,多可恢復。重癥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
6.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脊髓炎、橫斷性脊髓炎、無菌性腦膜炎、局灶性神經功能紊亂、急性感染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征)。
7.肌炎和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在流感中罕見。可出現肌無力、腎衰竭、肌酸激酶升高。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