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深圳之后,廣州、珠海也實現公交100%電動化
2018年全省大氣六項污染物評價濃度連續四年達標,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分別降到31和32微克/立方米。深圳、珠海、惠州、湛江、汕尾等市PM2.5年均濃度連續四年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廣州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標,佛山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達標,汕尾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控制目標,梅州市連續三年AQI達標率達到98%以上。優化整合了燃煤電廠,全省陸續關停瑞明電廠等合計156.5萬千瓦燃機機組。全省新增純電動公交車17456輛,公交電動化率達到81%.繼深圳之后,廣州、珠海也實現公交100%電動化。
全省主要干流水道水質優良,重點流域、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的基礎進一步改善。7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考核評價為78.9%,同比好于2017年,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10.1%.全省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59.2萬噸,新建成配套管網近8000公里,推動新增完成185個黑臭水體整治。新建成8個危廢利用處置項目,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8.12萬噸/年。
今年聚焦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
會議指出,2019年是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廣東將聚焦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推動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轉折性進展。貫徹落實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1號令要求,汕頭升平、惠州沙河河口、汕尾海豐西閘、江門牛灣、湛江排里、東莞沙田泗盛、揭陽東湖、廣州蓮花山、珠海石角咀水閘等9個斷面要提升到Ⅲ類,廣州鴉崗、深圳河口、東莞樟村和旗嶺、茂名石碧、揭陽龍石、惠州紫溪等7個斷面要消除劣Ⅴ類,東莞共和村和汕頭海門灣橋閘斷面要持續改善,實現年底基本達到Ⅴ類,其他國考斷面水質要保持穩定并逐步改善。
要以污水處理量和進水污染物濃度提升檢驗管網建設成效,加強老舊管網“體檢”,逐個修復、連通。開展縣級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和“千噸萬人”(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以上農村飲用水源地排查、劃定工作。
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關閉搬遷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2019年,廣東將聚焦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持續提升大氣環境質量。繼續推進散煤清零,加快推進燃煤電廠整合提升,珠三角地區力爭削減燃煤334萬噸。全面完成“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任務。建立VOCs總量控制指標動態管理制度,開展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和規模,珠三角地區公交電動化比例要達到80%,粵東西北地區公交電動化比例達到60%以上。全面實施國Ⅵ機動車排放標準,強化油品質量監管和經營管理。
聚焦土壤污染防治,切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年底前全省完成現有重點行業企業關閉搬遷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韶關市及珠三角各地級以上市完成重點行業在產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加快建立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加快實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新增焚燒、填埋等無害化年處置能力6萬噸。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示范區
深化粵港澳環境保護合作,探索在灣區率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和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示范區。
積極探索適應不同區域環境特點的發展模式。
會議還部署推進系列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將審批時限由60日壓減至30個工作日。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對長期穩定達標排放的合法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統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改革,組建省生態環境監測院。
標簽: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