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由于我國高血壓人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且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所以“高血壓”備受人們的關注,但低血壓也有一些發病率,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低血壓”。
一.什么是低血壓
低血壓一般是指成人收縮壓<90mmHg和(或)舒張壓<60mmHg。
二.低血壓的分類
(一).按病因分
1.生理性低血壓:在部分健康人群中,血壓測量值低于正常,但沒有自覺癥狀。
2.病理性低血壓:除血壓低于正常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及某些疾病。病理性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1)原發性: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
(2)繼發性:由某些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血壓降低。
(二)按起病形式分
1.急性低血壓:血壓突然降低而導致人出現暈厥,意識喪失,大便失禁等一系列的癥狀。急性低血壓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2.慢性低血壓:臨床上最常見的低血壓。
(1)體質性低血壓:患者無器質性病變表現,但多次測量血壓均低于正常血壓,患者通常無自覺癥狀,也可偶有頭暈,乏力。常見于瘦長體型或體質較弱的女性。預后良好。
(2)體位性低血壓:當站立時,由于靜脈回心血流量減少,心排血量下降,血壓降低,患者出現頭暈,心悸,虛弱,面色蒼白,出冷汗,平臥后癥狀能迅速緩解或消失。這種情況常發生在饑餓,疲勞或炎熱環境時。
(3)繼發性低血壓: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可見于失血性疾病,結核病,腦部腫瘤,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慢性胰腺炎,過敏性休克,嚴重感染,口服降壓藥過量等。
(4)特發性低血壓:患者平臥時血壓正常,但站立時血壓下降,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達30mmHg和20mmHg以上,而心率無改變,嚴重者可引起暈厥。
三.低血壓的治療
1.病因治療:生理性低血壓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產生癥狀時,應采取平臥位。繼發性低血壓應治療原發病。
2.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生活要有規律,防治過度疲勞。
3.飲食科學合理,葷素搭配,不宜吃的過飽,建議多攝入高營養,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飲食。
溫馨提示:以上是低血壓的相關知識,僅供參考,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標簽:百科